毁掉一个初中生,这三个字足够了!你还在和孩子说么?发表时间:2020-12-22 12:08 初中正是青少年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最重要的时期,三年初中几乎可以培养一个人一生的优点与缺点! 作为家长,面对青春期的初中生可谓是操透了心,不想孩子误入歧途染上恶习,又担心过多的管教压抑孩子的创造力,甚至造成叛逆、自闭等问题!真的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! 美国医学博士、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鲍伯·高登和玛丽·高登夫妇,将对人生有特别重大影响的禁止令进行分类。 受到这些禁止令强烈影响的人,容易受到负面的情绪感染,过上不开心的人生。 下面就来介绍具代表性的11种“不可以”,家长们可以一边阅读一遍自查,这些话,您是否还在和自己的孩子说呢? 01 不可以做任何事情 这个禁止令容易发生在父母管教严格、过度保护、过分注意细节的家庭。
像这样规范各种行动,会让孩子形成“什么都不要做比较好”的禁止令。 职场上,等待指令型的员工,可能就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影响。 02 不可以做自己
像这样经常被父母否定自己的性别或人格,很容易会产生这种禁止令。 身边很多异性朋友,同性朋友却没半个;或是对于社团、足球队这类只有同性的团体很不在行的人,受到这个禁止令影响的可能性很高。 03 不可以孩子气
下有弟妹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而产生禁止令。 聚餐时拼命帮大家挟菜、斟酒,一直忙着照顾大家,自己完全没有享受到的人,有可能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束缚。 04 不可以长大 跟上一种情形相反,“妈妈什么会帮你做好”。这种禁止令容易出现在被过度保护、宠溺的么儿身上。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觉得“永远都当个孩子,什么都不会做比较好”。 所谓的“恋母情结”就是这种情形。 长大成人后还无法脱离“不可以长大”的禁止令的人,最近是越来越多。由父母代替孩子参加联谊、帮孩子决定结婚对象的状况,也时有所闻。 05 不可以有情感 跌倒了,因为疼痛忍不住哭泣,却被父母责骂:“不可以哭!”,被迫要忍住。无法坦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的人,可能就是有这种禁止令。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压抑自己的情感,对事物漠不关心、毫不感动,不会痛哭流涕,也不会勃然大怒,声音没有抑扬顿挫、表情贫乏的人,可能就是受到这个禁止令的影响。 06 不可以思考
不少父母会这样威吓孩子。在父母歇斯底里怒骂下成长的孩子,容易有这种禁止令。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放弃思考,无法进行逻辑思考、冷静判断。盲目迷信、相信卜卦算命的人,可能就是受到“不要思考”禁止令的支配。 07 不可以靠近
父母总是这么说,很少有机会可以亲近父母,被迫跟双亲保持距离的人,容易会有这种禁止令。 这个禁止令会人逃避和父母说话,不会说心事给父母听。长大成人之后,也不会跟别人诉说自己真正的想法。 08 不可以成功 做得好的时候没有得到赞美,失败了反而能受到安慰和鼓励,这样的经验不断重复,就容易产生“不可以成功”的禁止令。 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毫不关心,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,孩子就会被灌输“不可以成功”的想法。 09 不可以有欲望 小时候因为生病或受伤造成父母亲经济负担,或是单亲家庭、看着父母亲为了子女一直含辛茹苦,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禁止令。 无法坦率说出自己想要什么,不仅如此,还会把机会让给别人,或是自己破坏幸福。 10 不可以重要 考试得到好成绩被老师称赞,孩子很高兴的告诉父母,如果父母只是说声“嗯”,反应冷淡,孩子会因为没有得到认同而备受打击,长久下来就会觉得“自己不可以成为重要的人”。 有这个禁止令的人,经常会费心让自己不要太醒目,也讨厌背负责任。 11 不可以有归属感 父母帮孩子选择朋友,“不要跟那个孩子玩”;或是帮孩子答辩,“这个孩子很害羞。” 这种例子屡见不鲜,这会让孩子和同世代的人接触的机会就越来越少。 有这个禁止令的人总是单枪匹马,无法融入团体或职场中。 团体出游或公司旅行时,虽然跟一群人一起出去玩,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单独行动,还有总是回绝聚餐邀约的人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禁止令。 |